今年年初,“推动全市一至八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入选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年底将至,这件民生实事落实成果如何?12月9日,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项目周年成果展示活动在广州市新儿童活动中心举行,多区多校展示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成果。据悉,接下来,广州将进一步建设优秀课程、优秀平台、优秀师资队伍,促进学生感受人工智能魅力,提升核心素养。
面对不断提速的AI发展态势,广州紧抓机遇,开启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先行先试。今年1月,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投票表决出广州市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推动全市一至八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入选,最重要的包含:编写出版3至8年级人工智能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建设全市统一的人工智能教育虚拟教学平台;培养约2000名人工智能课任课教师;推动全市800所以上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
今年7月,广州市教育局新修订出台《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明确人工智能课程是广州市重要地方课程之一,要求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今年9月开学,人工智能郑重进入多校“课表”。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广州从政策层面保障课程、课时落地;建设托底资源平台,确保资源薄弱学校也可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引进高校专家团队,强化培训,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教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1254所,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约108.6万人。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得知,硬件不足、师资不足、资源不足是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突出存在的三个问题。我们通过标准化的硬件提升、学科化常态化全覆盖培训、建设市级托底资源供给和3D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来突破三个不足的瓶颈。”广州市电教馆副馆长方昆阳介绍,广州通过“教材+资源”赋能普及、“教研+示范”创新普及、“平台+应用”助力普及,全面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
其中,广州建设“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作为全市托底数字资源供给,该平台提供配套教材课程、教师培训课程、课例课件等线D虚拟仿真实验室、Python实验室等虚拟实验中心,让缺乏硬件设备的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
上好人工智能课程的重点是教师。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教学水准不断提升,广州将AI教研纳入常态化学科教研体系,各区配置专兼职人工智能教育教研员,打造学科化教育教研体系。此外,广州面向老师提供进阶式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约2万名人工智能教师,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基本掌握学科要求、教学组织及平台使用方法。
“为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素养,基于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广州面向全市学生组织创意编程比赛。去年首届比赛有3394名学生报名,提交作品2372份。今年刚刚结束的比赛超1.9万名学生参赛,充足表现了全市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成果。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广州市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正是为孩子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世界而努力。”方昆阳说。
在展示活动现场,广州各区多校学生秀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项目成果。同学们的眼睛像是放大镜,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创灵感,为现实问题提供处理方法。有学生制作出协助保安叔叔进行校园巡逻的“电子巡视小车”;有学生关心独居老人,设计出能自动识别摔倒的报警装置。
基于自身经历和对同龄人的观察,广州市第一中学双桥学校创客空间社团的同学们发现,进入青春期,亲子之间易产生冲突,若语言不当又会激化矛盾,造成沟通壁垒。未解决亲子沟通问题,基于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和网络数据,他们做出了一个语言模型,分为“家长版”和“孩子版”,分别为两者提供对话参考。
当亲子产生矛盾,往对话框中输入想法,系统便会生成一段更温和的语句。例如输入“孩子,你为什么总是玩游戏”,系统便给出了沟通“样本”:“孩子,我注意到你最近总是沉迷游戏,我想和你谈谈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知道游戏可以给你带来很多乐趣和刺激,但是过度玩游戏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习、社交和身体健康,作为你的家长,我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的担忧和关心,同时也希望你能控制自己的游戏时间,合理的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如果你需要帮助或支持,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接下来,同学们还计划优化模型,社员们说:“我们大家都希望加入孩子、家长的特征描述,让系统可根据个性化信息进行更合适的回复。”
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白准确地提出将AI作为课程内容。与此同时,不少家长都有一个疑问:小学生真的能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吗?
对此,白云区景泰小学信息技术科组长曾祥潘指出,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让小学生在体验中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了解大致原理,而非要求学生设计出一个高难度的程序。
景泰小学人工智能教师冯志满介绍,小、初、高的人工智能课程难度不断递增,教学目标也是渐进性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起铺垫作用,到了中学,学生会接触更高难度、更广范围的人工智能知识,“我们的课程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AI在交通、农业领域的应用,让孩子们认识到,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高不可攀,拉近学生与人工智能的距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以下简称“科校”)自去年起全面普及人工智能课,目前七年级学生每周1节课,八年级学生则每两周1节。开课至今,授课老师张嘉琪感受到了显著的变化,“尽管AI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范围越来越广,但很多同学刚升初一时,由于对AI毫无了解,常常混淆很多知识。”她笑着指出,例如,很多学生会以为电饭煲、冰箱、微波炉等“通电、有科技感的东西”,就是人工智能。
因此,每次课前张嘉琪总会考考同学们“什么属于人工智能”。她表示,学生生活在AI时代,未来的生活工作中都可能需与之互动,在义务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很重要。
人工智能教育不应是灌输式、记忆式教育,学生不是在学习“标准答案”,而是思考怎么样运用人工智能为问题找到“更优解”,在自主思考、探索未知中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在专家指导下,科校老师整合多本教材知识,为学生布置了“设计一座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开放性项目任务在学习完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基础知识后,同学们能发挥创造力,结合各种AI技术设计一座智慧图书馆,并用AI工具生成图书馆的概念图。
“在中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在未来社会,会使用AI工具的人肯定更有优势,希望学生能学以致用,将AI工具有效用于现实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张嘉琪说。
由香港艺术家及中小学生合作制作10座高达约4米的巨型木偶,以及逾250件嘉年华服饰及巡游作品在铜锣湾街头巡游。
从硬件布局打造数字技术、消费模式触网,到数字消费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各类智慧的数字工具正用便捷、可及且丰富的形式。
11月30日,2023年湖北省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演练暨湖北省第四届森林消防职业技能竞赛在宜都市举行,该省18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参演。
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伏虎村上罗屯,蔗农们在广袤蔗地里收割着一排排的甘蔗,为榨季开榨提供原料。该县甘蔗榨季将于12月1日开启,小小的甘蔗成为当地农户的“甜蜜”事业。
连日来,数万只候鸟飞抵黄河湿地山西永济段越冬。黑鹳、大鸨、大天鹅、灰鹤、白鹭、苍鹭、绿头鸭等构成黄河湿地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