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中叶在澳大利亚的西部,有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繁荣小镇。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人均都是富豪,家家户户生活非常优越。
上世纪30年代以前,这里十分贫穷落后,是一个在澳大利亚都没什么名气的小地方。然而进入30年代以后,这里的经济突然间快速地发展,破败落后的小村镇,摇身一变成了澳大利亚最令人向往的富裕地方。
60年代的时候,这里的很多人感觉到不舒服,即使在睡梦中,也会被胸口猛烈的刺痛给痛醒。
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出现了扩散的情况,甚至连一些孩子都出现了严重的肺部疾病。
有些中老年人开始死亡,几乎都和肺病有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肺癌离世。
更奇怪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原住民手指开始变得弯曲,生活没办法自理,还要忍受着刺骨的疼痛。
因为这里实在太奇怪了,尤其是在70年代初的时候,保证出现了大量人口死亡的现象。到1978年政府采取行动,要求小镇的居民尽快搬离。到了后来,政府还采取了强制措施,这里也就变成了鬼城。
昔日繁华的小村镇,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哀嚎遍野的地狱鬼城,如此奇幻的故事,吸引了不少的探险者前来游玩。
但每一个从这里回去的探险者,都像遭受了诅咒一样,多多少少出现了身体不适,但是有些人也患上了肺病。
没办法,澳洲政府只好将这里从地图上抹去,以防止有其他的游客和探险者出于好奇来到这座被诅咒的小镇。
因为夺取小镇居民生命的元凶是石棉,而在上世纪30年代,让这座小镇从贫穷落后变成繁荣地区的死神也是石棉。
没错,就是农村很多家里在装瓦房的时候使用的石棉瓦,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让惠特农小镇居民丢掉性命的死神——石棉。
石棉其实是一种矿产资源,也被叫做石棉纤维,可以被分裂成富有弹性纤维丝的某些硅酸盐矿物。
说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冷知识,其实古埃及的那些木乃伊,尤其是法老们的木乃伊,使用的裹尸布主要成分就是石棉。
而我国古人最早用上石棉是将它做成织物,最早出现在周朝,也就是文字资料中的火浣布、火烷布。
列子书中就有记载:“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
意思就是石棉布如果弄脏了,根本不需要费力清洗,只需要把它丢进火里烧一下,就会变得像新的一样。
石棉具有非常出色的耐高温、耐腐蚀、电绝缘和热绝缘等特性,所以在建筑业、制造业、冶金检验、摩擦材料和密封材料等领域,都有很出色的表现。
汽车的刹车片、离合片等摩擦材料,中就含有石棉。防火材料、墙体和地板材料中也有石棉的影子。
但其实这些优点只是它的保护色,简直是矿产资源界的白莲花,看起来人畜无害,浑身上下都是优点,但事实上内心却非常“歹毒”。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每年至少有10.7万人死于石棉造成的相关疾病。
由于这些纤维的质量轻,所以能漂浮在空气当中,就算你没有用手接触,站在他的周围呼吸这些石棉的纤维就能进入我们的身体,并且积累在肺部。
偶尔接触一两次可能还好,如果长时间吸入石棉纤维,那么他们就会像一根根银针一样扎在我们的肺部。
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就发现了石棉纤维对身体有害,很多工人因为长期接触失眠,诱发肺部出现纤维化形成尘肺,还有一些人患上支气管肺癌、胸腹膜间皮瘤和其他恶性肿瘤。
澳洲小镇惠特农当年发家,就是因为在镇子里发现了丰富的青石棉资源矿,当地也因为矿产资源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了远近闻名的繁荣小镇。
但实际上在惠特农发现石棉矿后不久,美国有关部门就已经意识到了,石棉可能对人体存在危害,政府有关部门也对小镇发出了石棉危害的警告,希望小镇可以停止开石棉的活动。
于是在明知道石棉,可能对身体有危害的情况下,小镇里的居民仍然在开采石棉。这样活动一直持续到了70年代,此时国际上已经有明确的证据,证明石棉会对人的肺部造成攻击,诱发多种恶性疾病,而小镇也慢慢的出现了大量人口死亡的情况。
由于后来的事态逐渐恶劣,从1978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逐渐干预惠特农小镇的人动,鼓励大家离开这座危险的小镇。
原来生活在这里,靠着矿产资源发酵的人们,基本上有命赚钱没命花,他们长眠在了这片土地。
剩下的人们来这里仅仅是为了赚钱,政府有了有关政策以后,他们就果断离开了这里。
因为当年开采石棉,这里已经成了死神常驻的地方,空气、土壤,甚至连水里边,都含有大量的石棉纤维,随时有可能要了人的命。
一些不怕死的探险者不信邪,非要来这里探险,没有意外的话,他们也出意外了。
一场酣畅淋漓的探险过后,他们不得不住进医院,并且被告知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肺病。
如今世卫组织已经将石棉明确定义为了一级致癌物,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在渐渐减少石棉的使用比例,我国也在大力开发石棉的替代材料,希望悲剧可以不再上演。
参考资料:[1] 成都科协《石头里的毛毛居然每年杀死十万人?浅谈石棉的危害》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