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学技术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非公有制企业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走向产业创新的“生力军”。
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松科技”)在成立之初一直专注于工业硬件的生产,后来经营事物的规模逐渐拓宽,转型成为一家致力于提供工业领域的全方位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的科技型公司。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今年拟向大会提交5份提案。
在机器人行业深耕多年,孙志强长期关注机器人行业发展、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在他看来,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未来整体工业发展中,除了硬件、技术与人才之争,数字化应用与智能技术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很值得关注。
作为民营制造企业的代表,孙志强今年尤其关注政策如何给非公有制企业“松绑”。“非公有制企业完全依靠自己去做资本的积累是十分艰难,政策应该针对民企做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工程建设招标中的‘最低价中标’形式,与培育新质生产力背道而驰,长此以往会影响民企的创新投入。”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 受访者供图
孙志强: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目前正在往更具创新力的“智”造强省迈进。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范围广泛,能够为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我今年有份提案是针对如何推动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性措施的供给等。
例如,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企业中的示范应用,鼓励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企业对AI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力度,优化人才研发环境,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代码、数据、算法、算力等配套公共服务。同时也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性措施的供给,探索建立制度化的AI创新保护体系,设立有效的协议和法律框架,设立规范统一、供需匹配的公共平台。
同时,机器人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核心,也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支撑。对此,我今年想继续围绕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机器人产业高水平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应聚焦中高端领域的自主创新应用,充分的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通过市场应用加快迭代进程,加快突破机器人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我因此建议,通过组织实施国产机器人应用验证工程,选择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在中高端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现自主创新的应用场景和示范案例。
南方财经:我们注意到,瑞松科技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扭亏为盈的关键是什么?
孙志强:瑞松是以汽车装备制造“起家”的,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蒸蒸日上,这给瑞松这样的装备制造企业也带来了发展机遇。2023年,在瑞松的汽车业务板块中,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关联的订单为公司扭亏为盈贡献了重要增长动力。
过去一年,瑞松紧抓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机遇,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海外业务订单有所增加,在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均已承接项目,其中墨西哥项目的智能装备生产线已正式投入生产。
不过,随着行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如今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对于非公有制企业来说,只有增加自身创新“硬功夫”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立足。
南方财经:在当前国家鼓励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将迎来什么样的机遇?
孙志强:当前,国家正在着重强调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高质量的装备产业作支撑,我们恰恰是智能制造领域的装备供应商,对我们这样的企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瑞松初成立时,更多面向客户提供设备产线的硬件解决方案,接下来我们会叠加更多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工业软件、机器视觉等。这几年,公司投入了很大精力在研发上,我们掌握的核心技术使公司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目前,我们仍可以开拓一些新的增量市场。一方面,国内还有很多领域我们尚未触碰到;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庞大的需求,过去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更多是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技术,但发展到现在,我们已具备成熟条件向国际市场输出技术、产品与服务。
孙志强:国内方面,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都是我们未来想要开拓的领域。国际市场的话,我们这两年主要在开拓东南亚与北美市场,目前公司为北美客户提供的智能装备生产线已经应用在生产上。同时,我们也在东南亚市场进行布局。接下来,瑞松会更多关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的机遇,主动提升我们技术、产品与服务在新兴市场上的竞争力。
南方财经:近年来国家在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你看来,非公有制企业具体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孙志强:我的一大感受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壮大自己的生产发展同时,也应该关注国家正在推行的大方向。我更多关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以及政策如何给非公有制企业“松绑”。
民营经济慢慢的变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包括产业政策、金融和创新资源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资金方面的支持。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完全依靠自己去做资本的积累是十分艰难的,包括很多民企去贷款时需要足够的抵押资产、担保等,我认为政策应该针对民企做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资本源头上为民企纾困。
孙志强:如果要真正提倡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然要以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对公司来说,研发需要高投入和长周期,有极大几率会出现经济效益与回收速度与预期不匹配的情况,这对研发型企业构成了较大压力。在进入市场时,它们还会遭遇投标竞争的压力。我认为这会对创新型非公有制企业产生不利影响,难以形成科研投入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要针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想办法。
孙志强:我也在积极研究,试图找到最佳的实践路径。我想提的一点是,在全社会的工程建设招标中,“最低价中标”的实施并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诚然,对企业来说,“最低价中标”这种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热情参加竞争,但如果“一刀切”实施,低价的供应商到底能不能做好高质量的产品?这里要打个问号。长此以往,就没有企业愿意花精力搞研发和创新。
在我看来,“最低价中标”跟新型工业化、鼓励培育新质生产力应该是相背而驰的。所以,我今年也会重点围绕这个议题参与讨论,希望可以得到一些解决的方法。
南方财经:你去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加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今年有何具体的想法?
孙志强: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仍然很弱。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在中低端应用场景中依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中高端应用场景仍有空白需要填补。
但推动中高端机器人发展是需要国家层面扶持的。目前为止,在机器人产业方面,我国各个城市都存在各自成立的机器人协会、机器人联盟等组织,但缺乏一个国家层面的组织进行指导,所以我提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能够与国际做沟通交流的中国机器人协会,作为政府与市场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来推动整个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因此,今年我在提案中提出,建议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并通过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创建“产学研用金政”协同的创新机制,打造涵盖技术、人才、平台、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合作等要素互动融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孙志强:我认为这个协会应该涉及产业的各个链条,从整个产品的技术开发,包括关键零部件、系统技术、应用场景等等,形成一个闭环。机器人应用场景很广,所以更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支撑。这个协会需要把产业的不同主体连接起来,覆盖了从研发创新、材料加工、工艺优化到核心部件的制造,及整体系统的技术整合,并为各种实际应用场景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这些连接工作靠一个企业去做显然很困难,需要国家牵头来制定标准、制定体系,赋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独家丨AI画出奥特曼:中国法院作出全球首例生成式AI服务侵犯著作权的生效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