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争是智能化的战争,这是现代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机交互、量子通信等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智能化战争步伐正在加速迈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特斯拉创办者埃隆·马斯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都对AI的发展表示担忧。毋庸置疑,以AI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将掀起军事领域的颠覆性变革,实现高度无人化、自主化协同作战,提高作战效能,但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副作用”,要求我们正视。
数据冗余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数据的备份,防止重要数据的丢失,但也会带来数据库的逐步扩大造成管理成本提高。智能化系统的基础是数据,其功能发挥主要来自于对现有数据的分析、优化和对新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随着机器学习、图像和语言识别处理、仿真模拟等各类AI系统功能的提高,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数据量将持续不断的增加。战争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高,战场上需要投入大量传感器以获取实时的战场数据信息。
军事信息获取方式的多维性和数据质量促使获取军事信息情报数据采集和处理规模和效能逐渐加强,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不断加大。早在2015年,美国等军事强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减少了数据中心的建设,预计到2021年较2015年的855万座下降约15%。虽然数据中心数量在减少,但单体规模却在逐步扩大,说明数据的量依然在一直增长。旧的数据无法丢弃和新的数据持续不断的增加导致数据量呈指数式膨胀,数据中心存储与管理成本自然提高。
智能化系统优点是其高度的无人化。无人化装备的投入使用需要巨大的动力源支撑。智能化对能源利用率具有提升作用,但对能源的质量发展要求严格且需求量大。拿近期大火的“挖矿”来说,它是利用电脑硬件和算法计算比特币的位置并获取比特币的过程,但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据统计,比特币挖矿每年耗电量达500太瓦时,比年消耗300太瓦的英国、450太瓦的法国要高得多。电力使用不仅带来其他能源的消耗,为节省本金使用煤炭发电过程还不同程度引起环境污染。智能化战争使用的算法和系统运行相比比特币挖矿要复杂得多,且战争节奏快,作战系统往往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甚至过载运行,从准备到结束需要各军种甚至整个国家的全时运转,能源的瞬时投入与使用将成为智能化战争的短板。国家电网等能源供应链成为智能化战争破击体系的关键。
从斯诺登曝光美国的“棱镜计划”到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个人用户数据泄漏事件,预示着智能化时代的保密问题将越发严峻。保密就是保战斗力,军事领域失泄密问题可能直接引发战争的失败,后果难以承受。2010年5月,美军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专门从事军情搜集,网络防御,网络攻击,电子对抗任务。美军认为,网络战是在有限的作战指挥空间内,以进攻性行为夺取和实现信息优势,其基本作战方法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输送病毒和进行“黑客”破坏。智能化战争的基础是网络,网络安全问题关乎作战信息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是未来战争不可忽视的环节。数据制胜、算法制胜是未来战争制胜机理,只有更准确全面掌握数据,在数据攻防战斗中取得优势,才能在指挥决策、力量运用等作战过程中先敌一步,取得战场主动权。
智能化技术将带来的作战方式的根本性变化。无人化装备的大量使用增强了部队作战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保障了士兵的人身安全。但智能系统的漏洞和弱点明显,一方面以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容易遭受病毒或网络攻击,篡改算法和程序,可以使智能系统的失控,导致战争体系瘫痪,甚至造成敌我不辨,将矛头对向己方。另一方面,无人化的智能武器自主程度能否量化值得思考,人工智能的绝对理智能否适应战场特殊情况,特别是对人类士兵和平民的态度问题还需考量。在具有致命可能性的复杂、紧密耦合系统中,潜在的灾难是不可避免的。智能化战争亟待相应的法则政策约束,否则战争的规模与危害将远超想象。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能够适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智能化战争不可避免,我们既要看到智能技术的突出优点,也要正视它带来的“副作用”,把握战争规律,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